两会·新质观察团|寻找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掘金点

“北京市是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策源地,人工智能浪潮仍处于初始阶段,后续还有许多应用,具身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下一个发展路径”,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给北京人工智能发展划下方向。

2024年北京市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全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2%。2025年北京市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打造10个以上“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应用场景。想象空间已经打开,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相关产业代表,画出了人工智能应用未来的走势。

两会·新质观察团|寻找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掘金点

挖掘体育潜力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介绍,2024年北京市出台“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面向全市常态化征集了首批10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

这10家平台对应的应用场景分别是金融智能决策、政务服务、产业态势感知、视听内容安全、精密制造、智慧气象、网络信息治理、运动训练、基础教育、体育视觉传播。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赵勇的一则建议就围绕着体育、运动进行。他建议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中小学校园智慧操场的建设步伐。在操场配备智能运动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包括运动姿态、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心率变化等,建立个性化的运动档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智慧操场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运动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训练方案,同时解决学校体育运动资源不足的问题。”他还以体育考试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奥运会、世界杯上的鹰眼技术,已经应用在北京中考体育考试上,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体育训练、考试上,可以提升公平性和效率。”

提效内容创作

视听内容是北京市首批10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瞄准的方向之一,北京两会“深化改革促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在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时也提到了相关应用,“生数科技发布国内首个文生视频模型Vidu、快手支持生成2分钟超长视频”。

在和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婷婷交流时,她提到,“人工智能在提升内容制作效率、丰富内容创作形式、个性化内容推荐与分发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北京市可以在内容创作与产业融合上面进行发力”。

在她看来,北京市在融合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北京市在内容创作领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备的产业链基础。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内容产业基础,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无论是文化传媒、广告创意还是数字娱乐等领域,都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等待挖掘。”宋婷婷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制定具身智能计划

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具身智能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目前正处于技术突破性爆发、商业化落地前期的关键阶段,北京市已有行动计划。

据刘维亮介绍,2024年北京部市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杨秀玲称,2025年北京市将加快推进具身智能等技术研发、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项目。

北京两会召开前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公开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实现规模化行业应用不少于100项,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北京两会期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2024年全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2%,提前一年完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三年实施方案目标,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同比增长超9%,上市企业46家,总市值约4.3万亿元,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在应用落地方面,北京市举办了大模型应用大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优势技术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垂类模型率先应用,25所中小学人工智能试点校启动建设;国家级法律大模型创新平台即将落地北京;文化、医疗、公共服务、金融等行业都在紧锣密鼓开展人工智能试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