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论坛”举行。论坛上发布了《2024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
本次论坛以“才筑浦东,聚智行远”为主题,聚焦大模型时代下AI人才的跃升之路,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献智献策。论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图说: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下同)
发布人才发展报告
论坛上,发布了《2024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从全球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及人才情况出发,结合国内主要城市和上海及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情况,归纳整理了2024年浦东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的趋势:在中国位居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且北、上、深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重要人才集聚地的背景下,年轻化和高学历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主要标签;浦东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市四成,同时人才总量占比在全市领先;产业调薪率稳中有升;行业人才整体紧缺,人才需求聚焦于具备一定从业经验的高学历人才,紧缺岗位关注技术研发领域,复合型人才同样炙手可热。
展现浦东AI生态
产业推介环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夏玉忠从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支持举措和未来布局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浦东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之一,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截至2023年底,浦东全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400亿。当下,浦东新区持续夯实创新要素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落地应用场景和加大优质空间供给,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筑牢基础底座。未来,浦东将持续深耕人形机器人、垂类大模型两大领域,积极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身处象牙塔的科学家们走出实验室,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在充满荆棘的创业道路上,他们是如何实现从科学探索者到商业领航者的蜕变?
当天,分子之心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国际计算生物学会会士许锦波教授带来了主题为“AI科学家的创业启示录”的主旨演讲。许锦波教授分享了自己在AI蛋白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创业历程与科研实践经验,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他指出,从科学家转型为创业者,关键在于紧密贴合产业实际需求,全力促成跨领域协同创新;同时,一支汇聚多学科知识背景,兼具产业实操本领与科研攻坚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是持续创新的源泉。
高端对话环节将这一主题的探讨推向高潮。主持人黄伟与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联席主席马健,智元联合创始人、智元研究院院长闫维新围绕“AI科学家向企业家‘闯关’,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这一主题展开精彩对话。
探索软件人才培养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智能时代下,高校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成为论坛关注的又一焦点。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发表了以“AI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演讲。彭鑫教授指出,当下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万物智能互联的时代,软件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神经网络虽重要,但不会取代软件,软件凭借强渗透性,依旧是智能化系统关键构成;AI也不会终结编程。在此背景下,软件人才至关重要,需具备软件定义的系统观;还要拥有面向人机协作的高阶能力,涵盖精准的问题理解、合理的问题分解与管理能力,以及对AI输出内容的阅读理解、验证能力,以此契合行业发展需求,高效完成开发任务。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麦珂担任主持人兼嘉宾,和IBM咨询全球合伙人、组织与人才转型大中华区总经理任奇慧,时识科技创始人兼CEO乔宁,联汇科技CEO兼首席科学家赵天成,北京才多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肖玛峰等嘉宾展开热烈讨论。嘉宾们凭借自身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实践,就“打造卓越AI科学家团队、培育应用型实战人才、重塑人才发展路径”等热点话题分享了独到见解。
本次“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论坛”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搭建起产、学、研沟通合作的桥梁,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与可借鉴的经验,将助力浦东在 AI人才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加快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