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超700%!插上AI翅膀,谁能一飞冲天?

AIGC行业资讯1个月前发布 zhang
9 0

华尔街AI新宠年内股价上涨7倍。

人工智能(下文简称“AI”)热潮持续高涨。各类大模型如繁星点点,向社会上每个角落渗透,各类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插上AI翅膀的千行百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在资本市场,AI技术的迅猛迭代给了资本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近期,美股ai应用概念股AppLovin备受全球瞩目,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700%,市值超千亿美元,股价屡创历史新高,续写AI神话。A股市场,继AI算力侧诞生一批大牛股外,AI应用再度掀起“AI”热,一批AI下游应用公司吸引资本市场目光,机构竞相调研布局,股价异军突起。

不过,个股的普涨难掩基本面分化的事实,在板块整体估值高企之际,有基金经理指出,当前板块内的溢价呈现明显分化,在投资时需要甄别,挑选出一些团队优质、业务场景与AI技术结合潜力大的AI应用公司。

AI应用热度乍起

AI应用不断涌现,在资本市场掀起投资浪潮。

近期,广告商起家的美股上市AppLovin11月份披露的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该公司近年来在移动广告和应用分析领域持续进行战略布局,通过AI工具助力广告变现率提升。

AppLovin成为华尔街“AI新宠”,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700%,市值超千亿美元,收盘价屡创历史新高,续写AI神话。

A股方面,AI应用板块持续走高,多只个股股价短期翻倍。港股方面,广告营销公司汇量科技11月累计涨幅超3倍,AI互动终端网络公司趣致集团近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55%。基金方面,数字经济、传媒等AI应用相关主题基金净值崛起。

近期AI应用板块受到广泛关注,永赢数字经济智选基金经理王文龙认为,首先驱动力是北美经过2年左右时间的算力投资交易开始往应用迁移,这不仅仅是股票交易选择,同时也是美股不少应用公司开始出现AI相关收入的超预期表现,AI应用开始出现业绩驱动股价上涨的状态;第二是因为国内开始出现一些能够产生规模AI收入的公司,规模的大模型订单、ai助手收入、广告提效等都能看到,这部分今年还是以订单的形式为主,明年将可能规模体现在收入报表中。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朱辰喆分析,虽然大家去年所期待的杀手级AI应用迟迟没有出现,但近期AI应用已经在很多场景落地,很多传统的工作流程都已经融入AI功能。

朱辰喆表示,从B端看,AI率先落地广告、电商、金融财税等场景,增厚报表端业绩,成为Applovin、Shopify等海外AI应用公司业绩超预期的驱动力之一。新一批以OpenAI o1为代表的模型在逻辑推理、准确率等方面有显著提升。“我们预计医疗、法律、工业的AI化革新有望加速。从C端看,头部应用访问量在高基数下仍持续增长,ChatGPT、Perplexity AI、豆包、Kimi等产品的10月访问量,较6月涨幅均超15%。同时一批现有互联网产品也已融入AI功能,包括百度文库、腾讯会议、微信输入法等。”

AI应用之所以受到关注,宝盈基金基金经理容志能认为,是因为美国多家相关公司发布了财报,股价创新高传导至A股,A股中先是映射了ai教育,后来开始在IP玩具等终端发酵。“A股行情的发展方向很清晰,还是围绕AI在发力应用和终端。传统行业,如广告、教育、搜索等都会被AI赋能,同时也会有新的形式,ai agent会落地到各类终端,如耳机、玩具、音箱等。”容志能表示。

“AI应用火爆行情背后或是AI发展的第一阶段基础设施(算力、数据库)建设已经接近增速的高点。”华商基金艾定飞表示,未来支持AI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或需要来自于AI应用和AI终端的爆发,从而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利用商业闭环来实现盈利。该板块当前基本面相对稳定,估值相对合理。

商业化应用“春江水暖”

近年来,AI投资一路高歌猛进,但AI烧掉的巨额资金开始引发华尔街对科技企业的担忧,短期的投资回报与狂热的AI投资潮相距甚远。

不过,AppLovin进入业绩兑现期,三季度业绩大超预期,是AI应用商业化落地的现实案例,引发了业界的无限遐想。AI赋能预期推动下,机构普遍认为,AI渗透加快,AI应用商业化逐步落地,有望为公司提高业绩贡献度。

在各个传统业务仍在探索AI应用前景之际,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尝到“甜头”。

在朱辰喆看来,广告营销和电商板块是AI落地较快、相关上市公司受益明显的板块。在广告营销中,AI一方面赋能广告素材的制作,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调优,实现广告投放需求与投放媒体的精准匹配,提高广告转化率。在电商板块,电商涉及上架、买卖家沟通、发货等一系列重复琐碎的工作,这些工作形式相对固定,AI落地速度较快。

王文龙也表示,AI从可验证情况看,A股中,大模型公司可以在订单上看到显著增长,做AI agent的公司开始能够看到小批量收入,AI广告公司可以看到成本优化,利润率提升。

嘉实基金基金经理田光远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目前AI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在面向个人领域,AIGC技术满足了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涵盖了如Chatbot、社交、游戏、教育和内容创作等多个场景。美股上市企业中已有部分AI相关企业开始盈利,国内已有部分算力相关公司的盈利速度在高速提升。容志能也表示,算力板块,如PCB、光模块、连接器、服务器等,都得到了业绩验证。

展望后市,朱辰喆看好两大发展方向:一是软件端,AI助手、AI索和AI视频流量规模大、增速高,有望与电商、客服、短剧等具体场景结合,打造出爆款应用;二是硬件端,AI眼镜具有时尚美观、便携、使用高频等特点。随着多模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有望承接更多新的AI玩法,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AI终端。

王文龙认为,如果从变革的角度出发,传统行业中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流程优化,以及新的需求点挖掘会有显著提高。而知识密集型行业中,医疗、法律、设计、文娱、金融等,企业和个人的生产效率在AI工具的加持下会明显提升。

田光远则表示,伴随大模型技术和能力指数级跃迁,赋能千行百业的能力不断提升,未来AI将和万物结合,所有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都会迎来一定程度的重塑。短期看,金融、教育、文娱传媒、办公、营销等领域能够实现快速场景落地;中期看,政务、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长期看,大模型有望为医疗、汽车、科研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只会是昙花一现

纵使AI看起来前景极好,但当前各个行业仍处于探索的初期,AI在应用端带来的基本面利好尚不明确。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只会是昙花一现。

A股七连板公司华胜天成就表示,公司AI应用相关产品主要为“智能客服”“智能数据助手”等,前述业务确认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较小,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在多只个股股价已经飙升至短期高位时,市场也需要一些冷静的声音。

王文龙认为,目前国内AI应用的溢价呈现明显分化,一部分实际上主业有收入有利润的公司,也有AI创新,过去长期看估值,溢价并不高;另一部分主业没有可观测估值,但卡位未来大方向,做映射投资时会被发现的,溢价非常明显。这也和产业初期的特征类似,新冒出来的公司往往能够享受一波快速的产业预期红利,给高溢价,而老龙头们需要通过不断兑现产业进展才会逐渐获得认可,形成盈利与估值的共振。从前景来看,预期阶段新公司溢价更高,从长期持有的角度看,有估值有AI兑现力的头部公司未来更可能享受持续的溢价提升过程。

朱辰喆同样相对较为乐观,他认为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高估值的公司,回顾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期间,大量游戏、影视、广告营销公司同样获得高估值。不仅A股如此,当前很多集成AI技术的美股SaaS公司,同样估值较高。在目前这个阶段,要挑选出一些团队优质、业务场景与AI技术结合潜力大的AI应用公司,即便当前AI对财务报表的贡献还很低,但随着底层模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端的持续调优,也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容志能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方向上,从算力、大模型再到应用端,方向都不会被证伪,产业趋势没问题,只是落地到公司,不一定是当前炒的这些标的而已。当前风险还算可控,没涨多少,甚至都没到去年5月的高点。“我国AI技术在全球来看,处于第一梯队,且从全球来看,AI产业链也只有美国和中国能分享,原因是产业链够完整,从硬件到软件和内容生态都有,而大部分国家都只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环节而已。”

田光远则表示,本轮AI应用爆发是产业趋势必然规律,不是单纯的技术炒作。目前还处于AI应用真正爆发的前夕,资本支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收入兑现仍需时间,科技板块的整体估值仍处于比较合理的位置。

厘清投资思路谋先机

AI固然能够在传统行业引领巨大变革,但并非“万金油”,在应用端以及投资方面也需厘清思路辨明方向。

“目前A股对AI板块更多还是主题性投资,因为难以对此类公司进行内在价值的衡量,公募基金对于A股AI板块投资仍较为理性。”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估值有一定艺术性,短期难以基于企业的收入、利润进行精准估值,也因此基金的净值波动也较大。

朱辰喆认为,AI落地当前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技术适配问题。企业在应用AI技术时可能会遇到技术适配问题,包括技术环境、用户教育和支持体系等。通用大模型往往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训练,才能在垂类场景实现很好的落地,因此很多B端客户对定制化的要求比较高。

第二是数据问题:数据的质量问题、数据隐私和合规性问题对AI应用落地构成挑战。

第三是成本问题。AI技术落地需要降低算力成本和提高算法性能,否则高成本可能导致AI失去商业价值,难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

第四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模型的幻觉问题难以被消除,需要经过大量专有数据的训练和持续调优,才能满足工业、医疗等严肃场景对准确性的要求。

在王文龙看来,客户产生应用付费意愿的前提是“有利可图”,要么能提高工作效率赚取更多回报,要么能提高使用感受或者创造新的使用需求满足用户的社交、情感等需求,因此模型能否精准解决问题,以及应用能否直击需求痛点会是落地的第一要素;其次,企业在做AI应用创新的时候也是在考量投入产出比,单位算力获得的回报能否覆盖推理算力成本+获客成本+模型训练的摊销,如果能覆盖才可持续发展形成正向循环,目前还有距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