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图)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当前的全球经济主要受到‘颠覆式技术革命’和‘新型全球化变革’这两大力量的驱动。”10月22日,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欧盟中国商会联合主办第十届中欧“欧洲论坛”上海分场现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如是说道。
汪泓指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推进,众多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和商业模式。在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在2023年的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7%。而在全球,前沿科技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估计,仅生成式人工智能一项,未来十年可推动全球GDP上升7%。“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普惠和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和欧盟理应扮演好推动者的角色。”
据了解,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2年列全球前三,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企业4.8万家,其中欧盟占到9.8%。同时,欧洲在华企业双向投资存量超过了2500亿美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联合创建的商学院,今年也是该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的时间节点。汪泓称:“学院始终坚持搭建连接中国和欧洲与世界的桥梁。中欧‘欧洲论坛’创办于2012年,12年来已在欧洲7个国家举行近30场,为促进中国与欧洲经济文化教育的互信、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欧盟和中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欧盟和中国是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天贸易额达23亿欧元,双方经济依存度较高。”对于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往来,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执行主任宋惠安(Gwenn Sonck)如是说道。
宋惠安称,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中国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预计2024年增长4.8%,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三分之一的动能,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她坦言:“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在全球具备竞争力,就必须在中国开展业务。”
在宋惠安看来,面对当下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欧洲企业在中国经营时需要采取新思路,中国企业也必须适应新变化、寻找新突破,比如中国在创新方面拥有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方面,许多企业被中国的市场规模、本地的供应链以及创新力所吸引。
“中国的创新速度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例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的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了2024年的第11位。”宋惠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宋惠安强调了变革型领导力的必要性,尤其领导者需有适应性和前瞻性。“欧洲和中国的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彼此的商业环境,我们鼓励商界领袖进行公开、直接的对话,从而弥合文化差异,为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铺平道路。”
记者注意到,2025年是中国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周年。汪泓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虽然遇到了曲折和反复,但仍然是紧密合作,走深走实,即便在全球贸易低迷的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量仍达到7830亿美元,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确定性。
与此同时,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朱京也在致辞中指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欧盟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股主要力量,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世界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欧盟的选择。中国和欧盟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双方应该携手支持自由贸易,促进公平竞争,维护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倡导更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继续共同发展。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多维聚焦创新型领导力塑造
“未来的创新型领导力,第一需要有适应调整的能力;第二,需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无论是作为商界的人士,还是政界的人士,都要充分地理解不同的文化,要能够理解国家的历史;第三,要有责任感。”对于创新型领导力的特质,在主题为“商业颠覆性变革下的创新型领导力”的圆桌论坛上,欧洲议会前副议长迪塔·查兰佐娃(Dita Charanzová)如是说道。
采埃孚集团全球对外事务负责人、高级副总裁KAI Lücke认为,好的领导力特质都是一样,无论是凯撒时代还是当下,好的领导者都要能够清晰地传达观点,懂得尊重他人。
对于创新型领导力,在《第一财经日报》创刊总编辑、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直言:“商业和企业的本身,可能受到技术、商业模式、新的消费群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创新型领导力不仅是商业本身的一些领导力,也包括商业和商业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何更好地融合。”
如何从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去思考创新型领导力,高视医疗科技集团行政总裁刘新伟在发言中指出:“在面向内部的一些具体决策事务和程序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过去形成的管理经验和一些方法论基础上,可能需要加入一些新的变量,尤其是新技术对我们所处的行业,对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资源,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否跟得上新技术的变化,或者说我们如何统筹资源和能力,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完成布局,这些方面,都会对一个领导者、企业跟上新技术的变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刘新伟进一步表示:“对企业来讲,比如我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中长期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方向在面临新技术、新的创新型发明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在中长期的维度上,定期复盘,重新评估我们过去所思考的路径是不是能够达成战略目标,实现使命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