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铁了心要打AI翻身仗

AIGC行业资讯3个月前发布 zhang
7 0

进入2018年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便开始持续低迷,迫于压力很多手机厂商,不得不集中精力搞创新,试图找到新的出路。随着2023年AI大模型的持续出圈,关于AI以及泛AI的硬件如AI PC、AI手机等相关方向,日益得到了产业界重视,“意外闯入”的AI如同鲶鱼一般,迅速激起了手机厂商们的斗志。

2024年开年伊始,OPPO、魅族等手机厂商,便纷纷响应AI手机号召,宣布推动AI手机发展,华为、小米、荣耀等厂商,也暗自布局与AI手机相关的业务,足见业界对AI的重视。其中,OPPO创始人陈明永,更是宣布行业进入AI手机元年。而在行业一派热闹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各大厂商,对于手机更迭的关注和重视。

加速向AI迭代的智能手机

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生成式端侧人工智能日益受到重视,而智能手机则成了端侧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所谓AI手机,就是具有端侧生成式人工智能最新手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在新形势下日益成为手机加速迭代的全新方向。从2023下半年开始,以谷歌、三星、OPPO为代表的厂商,开始纷纷将大模型内置于手机之中,完成从云端AI向终端AI的转变,AI手机浪潮正式开启。

首先,端侧AI更能省钱。早在去年9月,高通就曾经出过一份报告,其在报告中曾言简意赅地指出,混合AI是AI的未来。这份报告的核心是高通借大模型云端推理的“宕机”现象,再次向市场强调终端和云端协同工作的混合AI才是真正的首选。所谓混合AI,是在以云为中心的场景下,终端将根据自身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云端分担AI工作负载;而在其他场景下,计算将主要以终端为中心,必要时向云端分流任务。

高通认为,最终智能手机会像传统PC那样,走云端和PC、智能手机等边缘终端相结合的模式,而生成式AI将形成云端和终端结合的形势,由此衍生出两个趋势:AI算力将从过去的云端集中,转变为云端和终端灵活分配的模式;大模型也将加速向终端渗透。事实上,AI大模型进入终端,不仅跑得快,而且还能够替手机公司省钱。

按照vivo副总裁周围公布的数据,vivo大模型单次对话成本约为0.012-0.015元/次,当前vivo全国用户数约为3亿。以2.5亿日活用户(假设的未来渗透率天花板)、每人每天10次对话需求测算,vivo大模型每天云端推理的成本就要3000万-3750万人民币。假设以50%分流率计算,将一半的推理分流至端侧进行,那么vivo每年将节约55-68亿人民币的云端运算成本,看在钱的份上,手机厂商不搞端侧AI都不行。

其次,AI手机带来的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最终会影响到智能手机的功能、构造,乃至手机厂商的毛利率。在AI革命的影响下,如今手机SOC的架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除了传统的CPU+GPU之外,负责AI计算的神经网络模块(NPU),日益成为智能手机中的重要算力单元,变得越发重要。

有了这个新模块的加入,智能手机本身的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相关的周边配套芯片,则进一步推动了智能手机成本的上涨,由此形成了“AI手机提高算力需求——引发SoC和内存的全面升级——内存和芯片需求激增,价格上涨——手机厂商承受盈利压力”的闭环。在这个闭环压力之下,智能手机厂商要么提高价格获取产品溢价,来提升产品整体利润率;要么暂时承担成本,通过扩大规模体量实现薄利多销。总之,在新形势之下,AI正在快速渗透终端。

不甘落后的OPPO

在众多厂商纷纷下场参与之际,一向强调后发制人的OPPO也不甘落后,决心下场参与到这场盛宴之中。

首先,OPPO加速整合内部AI研发资源,举全公司之力整合公司在云端、终端的力量,为AI大模型在终端手机的落地铺平道路。早在今年开年的年会上,OPPO创始人陈明永就强调,要为AI整合OPPO全球研发资源,“举全公司之力”抓住时代机会。为此,OPPO在人员架构上做出重大调整,将所有AI相关的职能部门,整合到一个实体部门之内,在人员资金投入上不设上限。

除了人员研发之外,OPPO还在技术上布局了三级大模型,同时将Titan超大模型、Turbo大模型、Tiny轻量级模型实现端云联合部署。凭借这些AI资源以及大模型的支持,OPPO新发布的Find X7系列手机,已经实现了AI消除功能、AI通话摘要、AI超清合影等诸多AI新功能,并正在为系统级的Agent而努力。

其次,OPPO与联发科等芯片厂商紧密合作,围绕AI芯片进行深度定制,为AI大模型的端侧部署提供强大算力。据业内人士透露,短期内从算法效率与准确性、芯片算力的提升,以及硬件的能耗等方面来看,AI手机的发展仍面临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想要突破AI手机的发展瓶颈,就必须从这些方面下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芯片技术的发展。

为了推动AI手机的发展,OPPO除了自研芯片之外,还与联发科等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了新一代天玑9400芯片,其采用了全新的潮汐引擎,真正做到了从系统缓存与CPU专属缓存动态分配资源,让芯片能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AI手机是先手还是噱头?

对于手机圈掀起的这波AI手机热潮,行业人士对此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AI手机,不过是很多厂商用于吸引用户的噱头而已,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另一些人则认为,国内各方面技术的大发展,已经为AI手机的诞生准备了条件,现在就是抢占先手的时机。那么,对于OPPO而言,入局AI手机到底是抢占先手还是噱头呢?还要结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

首先,从OPPO自身的情况来看,由于其高端化和IOT起色不大,导致其对现有的业务较为依赖,OPPO有迫切想要冲突重围的动机。从2019年华为被封禁之后,OPPO也在高端市场跃跃欲试,然而时至今日其并没有太多存在感。为了冲击高端市场,2019年OPPO宣布启动自研芯片,2020年又启动了之前叫停的OPPO Find,并且还在水滴铰链等诸多折叠屏技术领域积累专利。

然而,OPPO的芯片自研之路一波三折,早在去年就已经宣布关停了。更让OPPO如芒在背的是,华为从去年开始宣布“满血复活”,不仅重新杀回了直板机市场,还占据了折叠屏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重新对OPPO们构成“威胁”;而且与小米相比,一向偏重线下的OPPO,由于此前疫情影响过大,关闭门店较多。

重重围困之下,OPPO高层宣布重大业务及组织调整,将一直征战海外的刘作虎叫了回来,试图求突围。从这些方面来看,OPPO的确有充分的动机,去参与AI手机这件事。

其次,从能力层面来看,OPPO对于做AI手机仍属有心无力。目前来看,AI手机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来体现。硬件层面,手机企业发挥的空间不大,尤其是靠采购上游芯片的厂商,发挥空间更是寥寥;可以自由发挥的则是在软件和应用层面,这自然也依赖于此前厂商所构建的应用生态是否足够强大。前文提到,OPPO芯片业务已经迫于种种压力,而不得不选择关闭,终端IOT生态也未有大的起色。在这种情况下,OPPO想要做成AI手机这件事,自然变得比较艰难。

综合来看,OPPO的确有想要拿个先手的打算,但就目前能力而言,恐怕还是力有不逮,但说它是制造噱头恐怕也是言过其实。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