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奖相继公布,在物理学“爆冷”之旅后,人工智能再下一城,10月9日“斩获”诺贝尔化学奖。
见怪不怪,乍一看的爆冷,只是诺贝尔奖进入AI时代捅破的那层窗户纸。在人工智能横跨科学前沿和产业经济的潮流之下,已经无需用诺贝尔奖证明自身,恰恰相反,诺贝尔奖需要AI获奖来彰显自己的与时俱进。
如果说AI关联诺贝尔物理学奖尚有争议,当三位化学奖得主现身,且得奖理由均是利用AI来做蛋白质相关研究时,AI拉开的诺贝尔奖大门终究不再会被关上。
他大胆预测,未来诺贝尔和平奖可能颁给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因为他新创一家旨在解决AI安全问题的公司;诺贝尔文学奖有希望归属ChatGPT,因为未来大模型创作的文学著作可能会超越人类水平……
段子也好,预测也罢,AI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诺贝尔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梦想还可以更大胆一些,因为2024年“AI教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谷歌旗下AI公司DeepMind的两位高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奖赏,而AI的登堂入室,不是多了一个有力的争夺者,而是一个有力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认知一旦被打破,需要进入下一阶段的思索,毕竟人类智慧不再独自前行。
如今,除了效率的提升,AI最大特点是自发的、生成式智慧正指数级增长。AI比人类更聪明?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
毕竟,诺奖拿到手软,不是AI的自我觉醒,是人类智慧的顺其自然。但面向未来,与越来越聪明的AI同行,科学家要面临新的诸多课题,协作攻关固然美妙,AI安全威胁和伦理风险同样如影随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对AI的掌控和引导,科学家快人一步,普通人也不会缺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