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概念股”到“ALL IN 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AIGC行业资讯3个月前发布 zhang
19 0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这股热潮中,资本市场却上演了一出较为戏剧性的”父女连戏”。

一家主营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信雅达(600571.SH)意外成为市场焦点。该公司股价伴随AI概念的火爆出现数次异动。

不过,促使信雅达股价异动的关键因素并非来自公司自身的业务变化,而是源于公司实控人郭华强的女儿郭文景。

作为炙手可热的硅谷AI初创公司pika核心创始人,她意外成为了连接信雅达与AI热潮的纽带。这一关联也使得信雅达被市场贴上了”女儿概念股”的标签。

然而,公司与pika之间实际上并无实质性联系。此前,信雅达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称:“Pika开发团队创始人之一郭文景系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华强先生女儿。除上述关系外,公司与Pika无其他关系。”

郭华强的创业之路

信雅达的发展轨迹与创始人郭华强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

1956年,郭华强出生在浙江杭州。1984年,当个人电脑还未在中国普及时,郭华强已经开始涉足计算机软件开发,成为国内最早接触IT的先行者之一,当时他还是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的一名科级干部。

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宝贵的银行信息系统技术经验。1986年,郭华强通过电视广播大学完成了金融专业的本科学习。

1991年,改革开放第二阶段伊始,35岁的郭华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毅然辞去银行工作,创立了杭州南天金融电脑公司。这个决定,开启了他的创业征程。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3年,郭华强与合伙人共同创办新利软件,似乎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然而仅一年后,公司就遭遇了重大危机:8个部门的经理纷纷离职,其中大部分人后来成为了恒生电子的创始人。

面对变故,郭华强决定将精力重新聚焦到自己最熟悉的银行IT领域。1994年,南天金融更名为信雅达。

经过多年发展,2002年11月1日,信雅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业务逐步扩张,到2014年,年净利润突破1亿元。2015年6月,信雅达股价达到104元/股的历史高点。也正是这一年,前文提到的郭华强的二女儿郭文景被哈佛大学录取。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2015年后,信雅达的净利润增速开始放缓,陷入瓶颈的端倪已然显现。

从增长乏力到转型失利

信雅达的发展轨迹在2015年后出现了明显的转折。

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银行IT软件,尤其是渠道类业务,开始面临市场压力。随着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和银行自研能力的提升,服务供给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表现,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面对业绩增长乏力的局面,信雅达开始了一系列转型尝试。

2015年,公司以3.23亿元收购上海科匠信息75%的股权,因溢价高达2.51亿元,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科匠信息成立仅两年,尚未展现理想的盈利能力,截至2014年8月底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签订了对赌协议,但科匠信息的业绩表现并未如预期。2015年和2016年,科匠信息勉强完成业绩承诺,但2017年却出现了5281.1万元的亏损。

这次收购的失利给信雅达带来了沉重打击。2017年,由于高额商誉减值,信雅达出现了继2008年之后的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2.09亿元。此外,科匠信息未能兑现业绩补偿承诺,双方最终对簿公堂。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信雅达曾尝试涉足商品交易行业,计划以9.6亿元收购金网安泰80%股权,但这次收购最终未能成功。

接连的失利似乎动摇了公司的战略方向,自2019年开始,信雅达转而进行大额投资活动。

与此同时,公司实控人郭华强的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毕竟,面对企业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落袋为安”似乎是个更好的选择。

期间,郭华强持续减持信雅达股份。2018年底减持430万股,2019年减持406万股,2020年减持340万股,2023年减持460万股。在2024年6月和8月,郭华强又两度减持,再次套现约2144万元。

从“女儿概念股”到“ALL IN AI”,信雅达的AI跨界迷局

跨界AI,蹭热点还是另辟蹊径?

实际上,虽然老本行与AI相距甚远,但深究起来,信雅达与AI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9年,早于当前席卷全球的大模型热潮。

公司曾在2019年开启AI+战略,并在次年于浙商银行推出新一代AI+智能外呼机器人。然而,这些早期的AI尝试并未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增长动力。

尽管公司此前澄清过与二女儿郭文景创立的AI公司Pika无业务关联,但“口嫌体正”的信雅达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暗示了对AI领域的极大兴趣。

2023年末,公司官方宣布全面布局AI领域,措施包括成立大模型工作小组、战略投资百川智能、构建大模型实验室,以及推出首个LLM原生产品。这一连串举措勾勒出信雅达致力于将AI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蓝图。

2024年伊始,信雅达的AI战略更显激进。董事长耿俊岭在年度战略会议上高调宣布”ALL IN AI”,新设两家AI原生公司,并强调将加速AI技术与产品的落地。这一表态无疑彰显了公司对AI领域的决心和期许。

在AI浪潮汹涌而来之际,信雅达的转型之路仍是一个未知数。公司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将AI技术与传统金融IT业务有机结合,更在于如何在这场AI变革中重新定义自身价值。无论结果如何,信雅达的AI之旅都将成为中国传统IT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