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等新技术与物理世界加速融合,智能时代进入新序章,人们不禁发问,AI的奔涌浪潮将把我们带向何方?“人机共生”时代会带来什么挑战与问题?近日举行的外滩大会期间,众多人工智能行业的学界专家、产业先锋、创业者们齐聚,围绕前沿科技发展与挑战,探讨当下、追问未来。
20余个ai助手集体亮相
当AI走进生活,人类的一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外滩大会展区,观众可以同20多个AI助手互动,亲身体验与AI共同生活的一天。
在“未来助手”展区,观众可以点点支付宝的AI生活管家“支小宝”,说句话就可以实现充话费、查快递、查上月消费、看医保余额、异地就医备案等。当你与朋友许久未能相见,穿上特制的人造肌肉纤维衣服,就能感受到“抱抱的传递”,这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提前记录下朋友拥抱力度、姿势等数据并传导给你。
在科技风口之下“走得慢”的老年人群体,也获得了AI行业的关注。蓝马甲助老志愿者陈幼娟,就在现场展示了以她为原型搭建的名叫“陈幼娟教你用手机”的助老智能体,手机里的“卸载”是什么意思、去医院看病如何在手机上提前挂号、陌生人说能帮你孙子获得知名院校录取名额是真是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搭载在手机上的智能体中找到答案。
除了“智商”,大模型还开始具备机器曾经很难拥有的“情商”。大会期间,大模型创业企业西湖心辰发布并上线国内首个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心辰Lingo”。在现场展示的实际对话场景中,大模型不仅能理解人类的语音内容,还能捕捉对方的语气、节奏和情绪,并用极为自然、高度拟人的语气与对方进行交流。
从“拼参数”到“拼应用”
众多学界专家、产业先锋认为,AI领域正在经历“百模大战”到“产业应用”的关键演进。
复旦大学的智能显微成像大模型UniFMIR,突破了现有荧光显微成像的极限,大大提升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等领域的观察和分析质量;支付宝面向行业正式启动智能体生态开放计划,并推出一站式智能体开发平台“百宝箱”;12岁就失去右臂的“00后”周键,借助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用仿生手弹奏了一首钢琴曲;同济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发布“书生·济世”数字金融平台……在外滩大会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多个行业深入结合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企业家们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目前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大模型从“拼参数”开始走向“拼应用”。他们认为,接下来行业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降低推理成本等大模型成本,进而推动其大规模落地应用,二是如何以应用驱动技术的发展。
重视AI治理防止技术滥用
正在加速到来的“人机共生”时代还在不断生发出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