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的中小型的公司,在考量自身实力之后,也在探索自己属于的玩法,以赶上科技前沿进阶的步伐。
作为一家中型体量的教育科技公司,洋葱学园的选择是与大厂结盟一起做。
用户体量是洋葱学园上线AI智能学伴的优势之一。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临风披露,截至目前,洋葱学园注册学生用户已超过1.1 亿。
中学就读于北京四中和伊顿公学,本科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杨临风是上一个阶段的创投风口期,精英学霸回国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
2011年,从哈佛毕业后,杨临风选择了回国,最开始从事的是公益事业,向农村学校捐赠平板电脑。2013年底,他创立了一款名为“洋葱数学”的互联网学习应用,后来更名为“洋葱学园”。公开资料显示,洋葱学园已经累计完成了6亿元融资。
在为学生群体推出的AI智能学伴之外,洋葱学园为“人机复合型教师”研发的AI智能助教产品,注册教师用户已经达到336万。
穿越了资本和政策变化的周期,杨临风现在的想法更为务实和理性。
“这不是任何一个普通公司能够烧得起的。”他认为,教育公司做大模型,核心也不在算法本身,因为算法是开源的。教育大模型的底层逻辑在于,谁能够拥有更精准的标签,这考验的是一个公司对教育的理解,而非纯粹技术导向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团队的几个联合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洋葱学园团队更能够意识到,国内在这一领域上与全球顶级科技巨头之间的鸿沟。
他明确表态,洋葱学园不会训练自己的大模型,而是选择与顶级的科技公司合作,基于算力用其最新的技术去做模型的迭代,保证技术可控且低成本。
但那似乎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了。在杨临风看来,在“古典AI”时期,主要运用的是神经网络相关的原理,AI可以做到答疑、错题修改、预测等行为。当前的AI大模型,相较之前比较有革命性的变化在于,大模型能够在语义上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比如说,以前,AI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机械地回复,比较死板和枯燥,现在,大模型可以做到用丰富的语言来扩写和改写。
“但也不是提供了一个对话框,就叫做智能学伴。”他对钛媒体APP说,市场上对智能学伴的概念存在巨大的误区。
智能学伴应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要从学习的层面,去分析和拆解学习场景,无论是激励功能还是互动功能,要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痛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赋能给学生。
“每一个学渣的心里都住着一颗想要成为学霸的心。”杨临风对钛媒体APP说。
洋葱学园研发的大模型,解决的是学习陪伴的问题。他们观察到,现阶段,多数家庭是由家长来陪伴和辅导孩子学习,但是,如果家长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写作业,那么,一定会对其学习成长造成更多的负向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让小孩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必须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既然家长的陪伴式学习会造成过度依赖,以至于学生无法解决学习独立自主的问题,那么,在AI陪伴下,学习就可以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了吗?
杨临风对钛媒体APP解释称,通过对学生使用学习APP观察后,他们发现,在利用AI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认为学习APP只是一个产品,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就感和完成学习的体验,学生会认为是自己在付出,而不是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因而学习的自主性会更强。
在他看来,AI智能学伴设计的基础原理是“不喧宾夺主”——既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其有一个“自我折腾”的过程,但又要在合适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回复,给学生一个“安全帽”兜底。
与此同时,之所以洋葱学园一直坚持APP内容要与校内课程体系同步,也是不想“喧宾夺主”。他称,这与市场上的教培机构,在课外给学生提供另一套学习素材学习,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任务不同,此刻,AI智能学伴起到的作用是“赋能”而不是“牵引”。
不过,现阶段,大模型在落地教育场景依旧有很大的局限性。讲述同样一个概念,小学生与博士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表述方式及深浅会有千差万别。杨临风认为,如果大模型真正能够突破这一痛点,那么agi的时代可能就已经到来了。
换言之,他判断,现阶段,情感陪伴和文科式的互动是AI大模型可以落地的方向。
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是造成当前学生群体负面情绪的主要来源。针对有倾诉和安抚需求的学生,洋葱学园的做法是,调用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上线一款名叫“暖暖星语”的GPT,支持用户留言,自动生成答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
实践下来,“暖暖星语”成为了很多学生心灵的寄托。那些羞于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开口的心理困惑,洋葱树洞成为了一个出口。
与市面上很多学习类APP不同,洋葱学园从一开始创业,就与B端走得更近。在与各地教育局接洽的过程中,杨临风发现,现在很多地方教育局都非常关心学生到底在想什么,会存在什么心理问题,但又因为学生心理问题较为隐蔽,不一定外化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以很难被发现和解决。
“暖暖星语”也契合了一些地方教育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诉求。随时随地可以响应诉求的AI,某种程度上,现在已经是两方之间的一个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