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青年克里斯蒂安·卡里那站在重庆街头。他发现,在中国的手机地图上,正在前来的车子停在路口,一个红绿灯标识在屏幕上跳动,开始精准地读秒。
这个能让交通更为顺畅的物联网技术让他“印象深刻”,但这也只是其中之一。8月14日,他在重庆参加以“青年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4“未来之桥”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诸多智能化设备展示在他眼前,中国的数字化程度远超这个年轻人的预期。
“我希望我的国家也会朝着城市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卡里那感慨地说。
8月15日,在重庆举办的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数字发展主题论坛“青年对话”环节,来自海内外的青年代表围绕“人工智能(AI)时代的技能与产业”议题,就数字技术、数字产业等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了一场思想碰撞。
据悉,该主题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国驻华系统、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重庆市青年联合会、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承办,KAB全国推广办公室、重庆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协办。
卡里那也坐在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
在斯洛伐克,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对AI尤其感兴趣,不少AI初创公司的创业者是年轻人,卡里那的朋友刚刚创办了一家AI公司。在卡里那看来,AI为年轻人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在我的国家,AI绝对是青年一代的事情。”
希腊雅典国立技术大学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分析博士乔治奥斯·博蒂斯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他所处的生物医学实验室里,AI已经成为研究人员的“好帮手”。尤其是在素材收集环节,近90%的研究素材都是由AI收集。用博蒂斯的话说,“AI为我们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许多前所未见的方法都“变成了现实,变成了可能”。
博蒂斯还注意到,他所处的实验室,正在加大对AI的经费投入。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宁兆龙的研究方向,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当前应急物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他和团队正在推进智能边缘计算、空地网络建模的工作。他希望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应急物联网从陆地到深空再到深海的全场景的覆盖,提升应急服务保障能力。
卡里那则是将自己所掌握的AI、大数据等技术用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他和团队通过数字技术,将风能和太阳能等转变为稳定可靠的能源,并进一步推动其商业化和市场化。此次重庆之行中,他发现,中国制造智能汽车的“超级工厂”干净有序,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在里面很少看到工人。
赛力斯集团平台技术体系总监、重庆大学先进制造实验室联合负责人张玉成,正是卡里那所参观的那家工厂的设计者。
“我们整个超级工厂的总装车间有12个工作站,在中国大陆,我们生产线上机器人数量是最多的,大件儿比如说前后保险杠、座椅、轮胎,都是由机器人搬运、装配。”在青年对话环节,张玉成说。
长安前瞻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学松认为,智能汽车发展的“上半场”以动力变革为主,而更重要的是智能汽车发展的“下半场”,即智能汽车的智能化,涉及万物互联、自动驾驶等诸多方面。在未来的变革中,创新尤为重要。
当下,AI等数字技术悄然改变着很多行业。正如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伊玛莫维奇·诺罗夫在现场所言,AI对人们的工作不是造成威胁,而是一种可以提高人们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具。
匈牙利全国青年理事会副主席彼得·大卫·西蒙也提到,在他的国家,数字领域中最有趣的是AI的使用。当地年轻人很喜欢尝试AI,会将其应用于他们的研究中,或用于学习新事物。西蒙告诉记者,匈牙利也有不少关于数字技术的初创项目,专注于数字技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而在阿尔巴尼亚社会党青年代表毛拉·林纳迪看来,数字技能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强社会包容度都非常重要。
林纳迪是地拉那市议会数字化委员会负责人。据她介绍,当地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尝试,让10-18岁的青少年免费学习编程、3D建模等数字技能。同时,数字化委员会还与科技企业通力合作,让学生拥有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我们有一个使命,就是增强创造力。”她说。
林纳迪谈到,阿尔巴尼亚还设置了专门的经费推动数字技能计划,让妇女、残疾人士、低收入者等群体免费了解网络世界,掌握数字化工具。
“数字化转型不仅在重塑世界,而且还在为年轻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年轻人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青年问题专家萨文达·拉纳松加提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2025年数字战略》的愿景是,创造一个用数字化转型赋予人类和地球强大力量的世界。
而要实现这一愿景,“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在他看来,充分发掘青年独特的视角和技能“可以加速数字化转型”。
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致力于确保让青年在这个数字时代,能够拥有更多“蓬勃发展的工具和机会”,启动青年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数字化项目(YDEEP),以弥合数字鸿沟,给青年配备“在21世纪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随着数字化发展不断推进,数字鸿沟正在逐渐扩大。”在卡里那看来,当前存在两种数字鸿沟: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鸿沟,二是数字素养鸿沟。他认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鸿沟可以通过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来解决。
“目前年龄在15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在未来的四五十年中,将会看到很多关于新技术的、生活方式上的变化。他们很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类型的行业,为之作出改变。”国际劳工组织亚太技能和就业能力专家玛丽·肯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因此,肯特认为,各国政府都需要在终身学习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确保每个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在这个技术技能日新月异的时代,有机会重新掌握和提高新技能,可以在当前的时代生存下去。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全球合作,因为AI的发展将需要不同类型的认知能力,而创造创新的多样性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把AI看作一个带来平等、合作和交流的工具。”肯特说。
正如拉纳松加强调的那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数字世界”,一个年轻人“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领导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