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8月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赵志敏指出,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推动下,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利用几十年时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化奇迹。在数字文明大步跨来的今天,能否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数字文明时代再造辉煌,顺利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发展和用好人工智能。积极开展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赵志敏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带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带来机遇,引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领域的拓展更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新问题,在新领域、新议题、新场域中探索数字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世界观、价值观、本体论、方法论,不断拓宽研究边界、挖掘新的学术议题、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工具、新方法、新手段,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和算法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迭代、技术更新、模式革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在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大量伦理难题、技术陷阱、治理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伦理学视角详细分析和审慎思考人工智能给现行社会秩序带来的挑战,深刻反思人工智能与人的关系,深入探讨未来人工智能伦理建设方案;要从法治和公正立场出发,积极参与政策倡导和监督,推动实现算法的公正性、可信度。必须清醒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在力争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赶上时代潮流的同时,在主张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上坚守正道、积极鼓呼、及时建言。

作为“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于6日下午在京举行。赵志敏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赵志敏表示,人工智能已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深入研究其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文明时代,关起门来搞研究已不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要坚持以开放的思维做学问,推动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在看到人工智能促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念和范式革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依然存在,并且是人工智能所替代不了的。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有组织科研,统筹好、协调好院内各项人工智能研究。要办好“人工智能周”等各类活动,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复合型研究人才队伍。

院属各单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参加座谈会,并从自身学科背景、研究重点出发,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本学科发展的影响,介绍了所在部门在推进学科发展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所作努力,并就如何做好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分享了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众多新课题、新挑战,极大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内容、创新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极大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挖掘人工智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更多可能性。要围绕国家重大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加强数据库建设,并统一纳入院数据库建设平台,在全院范围内开放、共享。

据介绍,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周”除举办学术报告会、座谈会,邀请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和见解,还将举行“社计未来:社会科学家的第一堂人工智能课”夏令营活动,助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崔建民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在京举办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崔建民主持开幕式。2024年“人工智能周”系列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