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挑战,如何彰显人的主体性?

AIGC行业资讯6个月前发布 zhang
38 0
面对AI挑战,如何彰显人的主体性?
人工智能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常见的包括数据分析、人识别、语音识别等愈加广泛。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自然地完成对话或是内容创建等任务。近来,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文字、图像、音乐扩展到了视频领域,突破了之前视频生成工具生成几秒钟短暂视频的限制,把生成式AI技术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反思。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时代正在加速来临。生成式AI的技术核心是深度学习,它可以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的算法,通过大量训练进行数据分析,不断地找出所学数据的规律以及处理模式,最后利用规律和对应模式生成新的数据。传统AI通过学习并理解已有的数据进行应答,而生成式AI能够通过学习来创建新的数据。从文生文、文生音、文生图文生视频,生成式AI可以自动或辅助生成多种形式的内容,这不仅是人类技术创造的重大突破,也表明AI能够模仿人类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与运作。AI越来越向人类本身智能靠近,达到独立自主、高效敏捷地完成任务的结果。
生成式AI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场景、多种形式的便捷服务。生成式AI在不同场景面对不同需要可以满足人类不同诉求。文案策划方面,可以根据指令生成各种内容,给予人更多的参考案例;艺术创作方面,技术的革新提高了人们创作的热情,Sora使人们创作影像作品的流程更加简便,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人们可以快速地加入影视创意生产中;大众文化方面,技术的便利迎合了观众对时间短、冲击高、变化快内容的期望,适应了社会快速发展下个人时间压缩的现状。
生成式AI的技术理性,正在解放人的体力与脑力。工业革命的蒸汽动力解放人的体力,数智技术革命的理性逻辑解放人的体力与脑力。一方面,复杂繁琐且枯燥乏味的工作交给生成式AI完成比人亲自去处理要事半功倍,其系统的算法分析和庞大数据处理规模使其能够生成理性、合乎逻辑的方法。另一方面,生成式AI可以为技术工作查漏补缺。因其系统技术能力强大,人们遇到难以查找修改的漏洞时对其下达指令便可以高效地解决。
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超乎想象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也正在给人类智能带来恐惧。人们对AI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AI的过度依赖造成人的主体性弱化。人们在享受甚至沉溺于生成式AI提供方便服务的同时,是否会因过度依赖逐渐失去自身的创造力、挑战力、想象力?从ChatGPT到Sora,新一代的生成式AI迅猛发展,凭借强大的算力、算法、数据优势,可以在学术创作等领域帮助人们工作学习。不久前,一篇发表在SCI四区的学术论文忘记删掉GPT对话框,这一事件令人深思。在AI技术的加持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变得机械化,过度依赖技术理性会让人的思辨力发生钝化,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扭曲停滞。GPT虽然能高效快速地生成论文,但是也会使学生生成惰性,让原本充满挑战性与创造性的高阶思维被AI所引导,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理解、想象、加工与构建的过程。
其二,生成式AI技术高度成熟,在解放人体力与脑力同时,也对社会就业产生冲击。人工智能的自主化甚至无人化趋势,会让人的主导地位逐渐边缘化,解放了体力也造成失业,人的能动性被遏制,空闲的人长期不进行自主思考,就如《人机共生》的预测:“随着计算机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任务,技能退化的速度将会加快。”
其三,技术自主性增强及对应责任问题与人的自主性地位的矛盾。一来,生成式AI技术承载着人的目的、需要,反映着人的行为导向,但当其投入使用后,相对独立的技术自主取向又反过来冲击人的地位。人们赋予生成式AI自主学习、选择、决定权,当其出现故障时,责任划分问题又一直争论不休;二来,随着技术自主性等级的提高,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否会让人理所当然接受技术理性呈现的规律与答案,进而造成技术自主性过度膨胀,甚至发生违背人伦道德等不良后果。如若技术自主性凌驾于人的自主性之上,那么人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征服?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人,最终完全替代人?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应该如何发挥主体性、是否能够达成与AI和谐发展的模式,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问题。AI带来的现有便利和人们对AI未来发展的担忧是现实,生成式AI的强大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是事实,然而探讨二者对立并非为了解构,而应努力去建构。人类要先清醒地认识到自身需求为何,再去培训人工智能要做何事,从而超越二者的主客对立,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模式,达成人与AI共生共进和谐发展的结果。
一来,要警惕AI拜物教。我们完全可以在技术理性能够完成的领域对其进行高度承认,在数智技术时代享受其理性逻辑的便捷与高效,同时要谨防进入AI拜物教形式,不能让技术理性成为支配人社会性交往的意识形态,沦为技术统治的工具。AI技术是一条可以前进的道路,但人应在AI无法理性加持的事物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二来,要明确技术始终是手段,人才是最终的目的。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生成式AI能通过大数据模型模拟人脑的思考方式,是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并不能全方位地替代人脑的思考。即便将来生成式AI能够全面掌握人脑思考的数据信息及其算法,也并不具备人类所具有的知情意以及社会性。作为技术理性的人工智能在哲学角度可以简单理解成理性的形而上,其衡量世界万物的原则是数据与算法,人的主体性通过AI的客体性实现,我们既要尊重顺应AI的客观“物性”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个体理性与技术理性博弈,主动构建共生共进的关系,严守道德底线,警惕技术理性的挑衅,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的辩证统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