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 丨 在AI面前,艺术、人类将何去何从?

AIGC行业资讯2个月前发布 zhang
12 0
近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研创处和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承办的“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
此论坛通过辨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的关系,呼吁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敏锐地关注人类智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 丨 在AI面前,艺术、人类将何去何从?
科技的介入,材料、手段的创新,为艺术创作带来无限可能,艺术创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AI面前,艺术、人类将何去何从?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以“大模型时代以及其对艺术创作的挑战”为题发表演讲。
他以当前教育体系的流水线特征为切入点,诠释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于今后教育的启发,他认为,相较于AI,人类有着本能的好奇心驱动,可以思考得更深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区域,但关键在于如何“问问题、问好问题”,也即培育起“批判性思维”。
此外,通过列举诸如“AI生成诗歌”“AI解读诗歌”“AI生成抽象画”等亲身实践经验,表达了其对于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的看法,张峥认为,AI终将会往前走,只是身为艺术家,该如何去应用它、驾驭它。
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 丨 在AI面前,艺术、人类将何去何从?
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媒体软件及平台不断迭代,凭借传媒和科技类领域的工作经验,成都青年画家袁伟恒跟上了技术更迭的步伐,作品随之更新:他擅长手绘超写实动物油画,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后,这些原本就已经惟妙惟肖的画作甚至能3D动态呈现,毛发根根分明,让人难辨真假。
他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当作一个高效的生产工具,但个人感觉“迟早有一天,传统艺术的部分工作模式,是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袁伟恒认为,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人类唯一无法取代的,将只有人类大脑独有的情感,“技艺是可以被模拟的,甚至能做到非常逼真,但情感不可能被替代。”
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中心举办 丨 在AI面前,艺术、人类将何去何从?
新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为人利用,为人服务。AI时代,“人”才是最大的个性,情感与创新是人区别于机器所独有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后,如何实现个性化表达,如何下指令,生成属于个人的独特创造。
“一切由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背后,肯定是基于为了人类更加美好发展的主观性思想。”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俞同舟在“两个AI”论坛上分享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