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劳动和技能竞赛发展的思考

AIGC行业资讯5个月前发布 jzawxc
18 0

要探索“AI+劳动和技能竞赛”模式,利用人工智能等通用基础技术赋能劳动和技能竞赛,将竞赛打造成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创新引领平台,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在我国,劳动竞赛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前进的脚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去年底,全国总工会应用人工智能行动启动,推动全总机关和工会系统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先进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劳动和技能竞赛新发展应该是工会工作者当下要积极探索的实践课题。

数字时代实现劳动和技能竞赛新发展的必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将进一步促进生产率提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会带来新的生产关系,包括组织形态、产业形态、劳动关系等,给工会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包括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

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劳动竞赛以追求速度和效率为显著特征。市场经济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成分、企业组织形式、职工就业方式以及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1999年底,全国总工会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关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劳动竞赛从追求速度效率变为追求质量效益、技术创新,确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2011年,全总将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劳动竞赛的主攻方向,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活动。2016年,全总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2021年,全总围绕制造强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以推动振兴实体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解决技术难题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当前,劳动和技能竞赛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各地区各行业竞赛开展不平衡,有些区域和行业调动力量有限,非公企业参与积极性较弱;组织方式上缺少科学、全面、有力的过程管理;宣传氛围、品牌效应不足,对过程和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竞赛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探索“AI+劳动和技能竞赛”模式,利用人工智能等通用基础技术赋能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各级工会和专兼职工会干部要深入思考并实践的领域。

人工智能赋能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发展趋势

未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将如何发展? 人工智能作出这样的回答: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辅助手段增强——人工智能可能被用于辅助创新设计、技能评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新兴技术和行业关注度提高——更加侧重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发展的全球化和网络化——跨越地域限制,便于交流和分享最佳实践。程度加深的跨界和跨专业合作——跨行业跨领域交互融合,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推动突破性成果的产生。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公正等倾向更加明显。有力推动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鼓励职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劳动竞赛要成为新的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平台,就要更加注重提高职工与智能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职工对新技术环境和生产模式的适应能力,提高职工应对技术冲击的能力和使用创新技术的能力。

劳动和技能竞赛运用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

一是创新竞赛的组织开展方式。组织形式上,建立全局一体的数字化竞赛平台,实现组织动员、交流共享,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自主整合的新型劳动竞赛;参与方式上,跨越地理限制,吸引组织形式较为零散的劳动者参与;竞赛内容上,科学分析、针对性设计竞赛方案,增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竞赛。

二是丰富竞赛的过程管理手段。日常指导上,广泛吸收优秀案例,实现智能指导;评价评估上,定制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增加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学习成长、推广价值等指标,实现动态监督;总结激励上,科学分析,把准优势与不足。

三是扩大竞赛的宣传示范影响。在宣传范围上,广泛宣传先进模范、优秀案例、竞赛成果等,公开共享实现“比学赶帮超”;在宣传机制上,增加方式灵活、参与感强、多向链接的途径。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能够被打造成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创新引领平台,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作为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抓手,要走出创新加速度,谱写时代新篇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