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展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将再造一个千亿产业

AIGC行业资讯7个月前发布 jzawxc
14 0
成都开展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将再造一个千亿产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余洋 摄

6月19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出台的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成都的目标是,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2026年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计划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会议现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表示,此次出台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及《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下称“算法十条”),将全力构建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惠企的系统性工作体系。

其中,《行动计划》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培育行动,指出人工智能未来将在生产、生活、治理等应用场景上落地。

算法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基于此,成都支持从理论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转化全环节发展,还出台了“算法十条”。此前,成都已针对数据和算力制定相关政策,此次“算法十条”的发布,意味着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分别出台人工智能“三要素”产业专项政策的副省级城市。

此次会议还提到成都的发展目标,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并非易事,成都的底气何在?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如今经过三年培育,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组组亮眼的数据。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拥有企业近900家,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此外,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之一,成都已构建了“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多元异构算力设施,其中成都超算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都智算入选工信部2023年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目前智能算力规模超过4700 Pflops。

种种优势都在表明,成都已具备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飞跃”的基础和优势。

重点发力行业大模型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在密集出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将人工智能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城市竞争如此激烈,成都要想让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机会究竟在哪里?

“成都将重点发力行业大模型,比如金融行业、医疗行业、智慧城市管理等。”丁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她分析,大模型首先是有一个基座,即具有通用性的大语言模型(L0),为人熟知的ChatGPT就属于这类基座,大语言模型投入资金大、竞争激烈,未来还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成都应当在L0基础之上,发展L1,即行业大模型。丁琴也坦言,大语言模型不是成都的专长,但在行业大模型上发展态势良好,“在现实情况基础上,成都将结合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实现错位竞争。”

智慧医疗领域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成都率先在全国自主研发创立“基于记忆机制的新一代认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低成本小样本的机器学习能力,在乳腺、骨骼、肝脏等8个方向获得AI全球挑战赛第一名,并在北京等10个城市200多家医院应用、服务超过5万人(次)。

行业大模型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此次《行动计划》还拿出了真金白银。其中提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对性能先进且成功通过国家大模型备案登记的前十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目前成都已有三家企业通过国家备案,与其他地方相比,成都是较早做出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城市。”丁琴表示。

在发展行业大模型上,成都各区县角色定位也有所不同。根据《行动计划》,要完善人工智能产业“2+6+N”布局,其中的“6”更聚焦于人工智能具体领域,即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将承担着协同发展地的角色,推进智能终端、智能芯片、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建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