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来》第三届“AI为科学”专题:“AI4科学与 ChatGPT:生物医学的机会?”由未来论坛理事,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系主任谢晓亮先生领衔,并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北京科学智慧研究院院长,鄂维南先生,加拿大魁北克省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教授,加拿大高级研究院人工智能讲座教授,唐建先生,就“AI for Science科技革命”和“AIGC”这两个主题,就“AI+生命科学”进行探讨与探讨,共享前沿的科学进展,探讨多个学科间的深度整合与创新。
前瞻对话:聚焦AI+生物医药前景,推动AI+科学交叉融合
在前瞻对话阶段,各位来宾就“AI+生物医药前景”、“生成式 AI给生命科学领域的影响”、“如何促进 AI专家与科学家之间的协作”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就各自的观点进行了交流。
对于如何将组学和智能技术融合,鄂维南表示,一是要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其次,在不同尺度和不同现象下,寻找新的指导原则,以弥补中等尺度的缺失。他说,到现在为止,在分子层次上已经很清晰了,在大层次上也有了一些想法,而在中等层次上,我们还缺少一个指导原则,还需要物理和数学方面的专业人士的加入,以取得更多的进展。鄂维南说:“关键是要寻找这些人才,把他们安排好,给他们充足的资金。”
唐建表示,人工智能对资料的解析和机器的研究,使得科技法则的表现成为可能。“人工智能会对可能出现的文字、知识、代码等进行训练,等人工智能的实力强大到了某种程度,再进行大规模的训练,再进行建模。在这些领域, ChatGPT能够生成崭新的原始的信息,它就象一部百科全书,使用者能够迅速地从百科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在蛋白的研究中,不管是蛋白的研究,还是蛋白的研究,都离不开新的结构。将 ChatGPT引入到蛋白分子的研究中,能够使蛋白分子的创新程度和多样化得到提高。”唐建博士说。
谢晓亮博士同样在展望与未来的对谈中与大家一起探讨 AI+在生物科技中的运用与发展。他表示,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如基因组学、冰冻电子显微镜等,已由「资料匮乏的学科」,向「资料丰富的学科」,及「资料丰富的学科」,由“定性学科”向“定量学科”发展。“在我教授生物物理的时候,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基因开始,一直到了2022,我才能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将基因的基因分析的一清二楚。”
谢晓亮博士还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所以,大数据的品质是很关键的。近年来,由西湖大学许田院士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药活性物质发现技术,将其应用于多个组织、多个组织的研究,这也是传统医学急需的一种新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