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 AI 未来:“开源”将成为AI发展的关键 “非盈利”不再是 OpenAI 的标签

AIGC行业资讯2年前 (2023)发布 编辑员
1.6K 0

去年 11 月底 ChatGPT 横空出世时,可能谁也没想到,一场规模庞大的变革将由此开启。

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ChatGPT 上线 2 个月突破 1 亿月活,吸引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更被认为开启了 AI 2.0 时代: 

▶ 比尔 · 盖茨:ChatGPT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诞生;

▶ 微软 CEO 萨蒂亚 · 纳德拉: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ChatGPT 是一场革命;

▶ 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多模态的 AI 大模型有望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技术平台;

▶ …… 

与此同时,AI 2.0 时代的突然降临也在业界引发了诸多探讨:大模型技术究竟将触发一场怎样的技术变革?身处其中的开发者和企业要如何顺利搭上这趟“车”?我们距离真正的 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又还有多远?带着这些疑问,在 2023 中国智能应用发展论坛上,CSDN&《新程序员》执行总编唐小引专访了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陈钟。

北大教授谈 AI 未来:“开源”将成为AI发展的关键 “非盈利”不再是 OpenAI 的标签

陈钟,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AI 应用“百花齐放”前,注意“盲点”问题

陈钟何许人也?1979 年,刚 16 岁的他就跳级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师从国内著名软件工程专家杨芙清院士,相继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 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北大度过的这四十多年,陈钟曾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青鸟工程”,参与创办北大青鸟集团并担任技术总监,在美国著名大学 UCLA 学习和工作,担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获得过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被评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 20 人”之一……

从最初懵懂进入计算机系至今,陈钟见证了许多关键技术在国内的从无到有,也成为过不少软件项目的第一批“冲锋者”。亲身经历过种种技术迭代的陈钟,对于如今由 ChatGPT 掀起的预训练大模型热潮,他推测:“可能一开始做预训练大模型的人也没多大信心,没将目标定得很高,但它所涌现出来的结果超出人们的意料,因此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起到了震撼性作用。”

ChatGPT 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推至新的巅峰,很多人都说,未来 AIGC 模型的通用化水平和工业化能力将持续提升,智能应用也会迎来百花齐放。对此,陈钟虽持积极态度,认为 GPT 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好的跃升,但指出也有一些“盲点”需要关注:

智能应用,尤其像 GPT 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这两个字上。怎么用?以什么规则去用?这些问题存在超出技术本身的部分,即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

举个例子,有了 GPT 大模型之后,可能某些人类法官的水平上还不如它,但目前能让机器做法官吗?显然不能——因为只要有一点系统性的偏差,机器就会放大这个偏差,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开源”将成为推动 AI 发展的关键

 

既有“盲点”出现,负责处理的自然是身处局中的开发者和企业。对此陈钟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开源

追溯过往可以发现,成立于 2015 年的 OpenAI 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承诺向公众开放专利和研究成果,即来源于人类,也服务于人类,免费无条件地造福全人类。这也是陈钟十分赞同的方式:如果来源和供给都是非常理想的状况,即非盈利且开放开源,这对于整个人类的提升,以及做商业化增值的服务来说,可能会是一个更良性的发展方式。

但到了 2019 年,OpenAI 变成了一家名为 OpenAI LP 的营利性公司,又接受了微软注资的 10 亿美元后,它成为了部分人口中的“ClosedAI”,从“造福全人类”沦为“为 10 亿美元出卖灵魂”——微软投资 OpenAI 有个前提,即微软有权将 OpenAI 的部分技术商业化,如 GPT-3 与 Codex,而 OpenAI 同意了。

至此,“非盈利”不再是 OpenAI 的标签,其推出的 GPT 似乎也在逐渐沦为资本垄断下的产物。

对于这个现象,陈钟提出担忧:“这可能会造成大模型领域发生无序的竞争,因为各个国家地区、大企业都会做大量重复且没有必要的工作,这一过程中的算力及能耗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为此,他强调企业要学会看到开源开放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力,相信其远大的发展意义(参考微软:2014 年萨蒂亚 · 纳德拉成为微软 CEO 并宣布拥抱开源后,成功让陷入困境的微软重回了第一阵营),更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如果大家能平权地使用一些基础技术,释放更多精力来进行创新,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逼近 AGI、融进元宇宙,未来 AI 将行至何处?

由 GPT-4、ChatGPT 等掀起的 AI 2.0 变革,不仅使得现下生成式 AI 正在进入应用爆发期,也更令人期待 AGI 何时将真正到来。对于这个问题,陈钟认为重点可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逐渐逼近 AGI 的过程中,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 

具体来说,是否达到 AGI 水平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其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从开始到拥有智能的过程。目前包括 ChatGPT 在内的众多 AI,都是将人类的产出进行汇聚整合,更多是充当 AI 辅助的角色,而这并不是 AGI。因此,围绕智能、创造力等人类独有的东西,研究其诞生及发展的机理,对于实现真正的 AGI 或许会有推动作用,但目前人类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较少。

纵观来看,现阶段预训练大模型的开发,大多旨在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包括扩大参数量以进行训练和记忆的过程:“伴随着模型规模变大,我们会发现这实际上也类似于大脑的进化程度,例如从猴脑到人脑,其中也涉及到了参数增长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探索人类大脑处理知识的过程中,AI 是越来越向顶峰逼近的一个路径。陈钟指出:“如果把大脑机理搞清楚了,了解智能是怎么产生的,那可能 AGI 会有一些突破。好在虽然原先关于 AGI 的探索挺缓慢的,但在 AI 2.0 的热潮下各方正在加紧研究。” 

未来 AI 将行至何处,目前可能谁也无法进行预判,但在万物互融的大趋势下,我们或许可以展望一番它与其他热门技术的融合趋势——例如,元宇宙。某种程度上来说,AI 技术赋予了机器理解现实世界的能力,而元宇宙则是机器理解之后对现实世界的再次创作。 

谈及 AI 在元宇宙领域的影响时,陈钟首先强调,元宇宙会改变原先 Web2.0 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转而变成基于区块链的价值表达,具有 Web3.0 的特征,因而:“未来,区块链、Web3.0、元宇宙、以及现在的 AIGC 都将紧密结合。AI 生成的东西,只要将其控制并维护好,就可以变成一个数字资产,可进行各种组合去创造价值。”

坦然面对 ChatGPT 的影响

 

最后,针对近期由 ChatGPT 引发的各种争议与担忧,作为高校教授,陈钟老师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唐小引:教师本身是一位知识的传递者,但当 ChatGPT 集成各种海量数据后,学生能直接通过 ChatGPT 去获取知识,这时老师的角色是否要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否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陈钟:ChatGPT 对教育的冲击必定是非常大的,你看 ChatGPT 出来以后,各种考试都超过人类了。但作为一位学计算机的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件事情还是充满信心的——它只会改变教和学,但替代不了教育本身。

现在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学生利用 ChatGPT 写论文、拿学位,在我看来这其实可以坦然应对。你要是看不出论文是不是 ChatGPT 帮写的,可以重新喂给 ChatGPT 问它,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评分。除了写论文,学生也能通过 ChatGPT 得到一些启发并对其进行加工。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 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好用的学习工具,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可以更聚焦于创新性思维,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培养,把硬知识性的东西交给 ChatGPT,极大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具创新力。

所以提醒各位学生和老师,有了 ChatGPT 之后,你依然还是要提升自己,努力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唐小引:ChatGPT 诞生到现在,许多开发者都产生了疑虑,担心是否被颠覆,又是否要去拥抱时下火爆的 AI 2.0。对此,您有什么见解和建议? 

陈钟:我认为对于开发者而言,预训练语言大模型不是人人都能上、人人都可以做。它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资本,要有算力和数据的聚合,要聚集全人类的知识。可能在研发初期,大家对数据来源并不在意,但当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时,现实传统的经济模式、法律体系都将约束着你的行为。

除了当下火热的 AI 2.0,还有 Web3.0、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空间。所以从开发者、企业家来讲,你要有效把握未来至关重要的发展路径和空间,尤其是对于想积极创业,不甘寂寞的开发者,这些方向都是非常值得他们去探索的。尤为关键的是,决定方向之后,要有坚定的信念并长期坚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